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大家注意防范牛O型口蹄疫的传播

    信息发布者:王老根
    2019-04-06 09:58:55    来源:农业农村部 新华社   原创

    nGnzQGdFglh43XqsbUna_640o.jpg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4月2日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州和硕县查堵一起牛O型口蹄疫疫情。


    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认,为O型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该车共运载牛66头,其中11头有临床症状,无死亡。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有关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已扑杀66头发病牛和同群牛,全部病死和扑杀牛均已无害化处理,并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划重点!

    什么是牛O型口蹄疫疫情?

    人会感染么?


    1、哪些群体易感染?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黄羊、麝、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


    有个别口蹄疫病毒的变种可传染给人。

    2、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口蹄疫发病后一般不致死,但会使病兽的口、蹄部出现大量水疱,高烧不退,使实际畜产量锐减。


    恶性口蹄疫还会导致病畜心脏麻痹并迅速死亡。

    3、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可通过空气、灰尘、病畜的水疱、唾液、乳汁、粪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褥草以及接触过病畜的人员的衣物传播。


    口蹄疫通过空气传播时,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4、感染后发病率为多少?



    牛、羊、猪等高易感动物,感染发病率几乎为100%。


    一般来说,成年动物患口蹄疫的死亡率在5-20%之间,幼畜的死亡率50-80%。

    5、危害性有多大?



    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被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每次爆发后只能屠宰和集体焚毁染病牲畜以绝后患。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该病在易感的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群体中,发病率可能高达100%。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

    6、人会不会感染?



    前面我们说了,有个别口蹄疫病毒的变种可传染给人。


    人类对口蹄疫有易感性,也就是说,人也可以被口蹄疫病毒感染和发病,根据众多病例显示,儿童感染的几率比成年人高,这可能与儿童的抗病毒能力比较低有关。一般来说,人感染了一次口蹄疫之后,即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感染了一次之后,不会感染第二次。

    7、人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之后会出现眩晕、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肠痉挛、呕吐、咽喉疼、吞咽困难、腹泻等感染症状。


    经2-3天后,在颊黏膜、舌、唇以及掌跖、指间等处发生水疱,或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症状持续数日后体温下降,渐渐痊愈。


    病虽小但是也要重视,口蹄疫如果处理不当,也是有致死的可能。

    8、市民朋友怎样预防?



    虽然说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病,但大家不必害怕,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注意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远离口蹄疫侵害:

    ①吃熟食,不吃来源不明的食物。


    ②尽量避免到疫区走动。


    ③注重个人卫生。


    ④发生疫情立即上报。

    9、养殖户该如何应对?



    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和预防口蹄疫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口蹄疫的关键。对于养殖户来说,这几点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口蹄疫:


    对于畜类来说:

    ①认真作好早期的预防接种。


    ②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③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查明传染源,严格加强联防。


    ④隔离病畜,对受污染的场所和用具等,需彻底消毒。


    ⑤疫情爆发区内未感染疫情的家畜注射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养殖户自身:

    ①应减少与畜类的直接接触,在接触畜类过程中,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


    ②清洁畜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畜类污物时,也要彻底地清洗。


    ③当出现眩晕、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肠痉挛、呕吐、咽喉疼、吞咽困难、腹泻等感染症状时,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活畜接触史。


    ④注重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⑤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当发现疫情时,应及时上报当地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


    iAp60GVChFU001PmcQNa_640o.jpg

    非洲猪肆虐华北地区多日,现在好像消停一些了,前几天看到设的卡子撤了,估计没什么大问题了,觉得还是有必要找找资料让大家了解了解:

    非洲猪瘟(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 [1]  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发病情况



    本病自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报道,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

    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201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地距离我国较近,仅为1000km左右;另外,我国是养猪及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均位于全球首位,每年种猪及猪肉制品进口总量巨大,与多个国家贸易频繁;而且,我国与其它国家的旅客往来频繁,旅客携带的商品数量多、种类杂。因此,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一旦传入,其带来的直接以及间接损失将不可估量。对此,2017 年 4 月 12 日,我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风险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病原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病毒感染的血液55℃30分钟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1921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1956年报告,他曾盲目通过兔子26代后攻毒猪照样致死。

    传播媒介

    非洲和西班牙半岛有几种软蜱是ASFV的贮藏宿主和媒介。美洲等地分布广泛的很多其他蜱种也可传播ASFV。一般认为,ASFV传入无病地区都与来自国际机场和港口的未经煮过的感染猪制品或残羹喂猪有关,或由于接触了感染的家猪的污染物,胎儿,粪便,病猪组织,并喂了污染饲料而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病于上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70年代传入南美洲,2007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2017年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数起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我国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区发现国内首例病毒。 [2]  该病现主要在非洲、中东欧和高加索地区流行。病毒在我国已有出现。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66] 

    2018年之前,中国没有非洲猪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

    “通常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二是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三是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四是野猪迁徙。”

    中国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占全部疫情约19%;二是餐厨剩余物喂猪,占全部疫情约34%;三是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这是当前疫情扩散的最主要方式,占全部疫情约46%。 [3] 

    发病机理



    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为2~5天,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 ,约持续四天,直到死前四十八小时,体温始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故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最初三至四日发热期间,猪只之食欲,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要它走动,则显示出极度累弱,尤其后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三分之一,显呼吸困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之下痢,呕吐,血液变化似猪瘟,从三至五个病例中,显示有50%之白血球数减少现象,淋巴球也同样减少,体温升高时发生白血球性贫血,至第四日白血球数便降至40%才不下降,未成熟中性球数增加也可观察到,往往发热后第七天死亡,或症状出现仅一、二天便死亡。

    病理变化

    编辑

    在耳、鼻、腋下、腹、会阴、尾、脚无毛部分呈界线明显的紫色斑,耳朵紫斑部分常肿胀,中心深暗色分散性出血,边缘褪色,尤其在腿及腹壁皮肤肉眼可见到。显微镜所见,于真皮内小血管,尤其在乳头状真皮呈严重的充血和肉眼可见的紫色斑,血管内发生纤维性血栓,血管周围有许多之嗜酸球,耳朵紫斑部分上皮之基层组织内,可见到血管血栓性小坏死现象,切开胸腹腔、心包、胸膜、腹膜上有许多澄清、黄或带血色液体,尤其在腹部内脏或肠系膜上表部分,小血管受到影响更甚,于内脏浆液膜可见到棕色转变成浅红色之瘀斑,即所谓的麸斑(Bran Flecks),尤其于小肠更多,直肠壁深处有暗色出血现象,肾脏有弥漫性出血情形,胸膜下水肿特别明显,及心包出血。

    (1)在淋巴节有猪瘟罕见的某种程度之出血现象,上表或切面似血肿之结节较淋巴节多。

    (2)腺脏肿大,髓质肿胀区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淋巴滤胞小而少,有7%猪脾脏发生小而暗红色突起三角形栓塞情形。

    (3)循环系统:心包液特别多,少数病例中呈混浊且含有纤维蛋白,但多数心包下及次心内膜充血。

    (4)呼吸系统:喉、会厌有瘀斑充血及扩散性出血,比猪瘟更甚,瘀斑有发生於气管前三分之一处,镜检下,肠有充血而没有出血病灶,肺泡则呈现出血现象,淋巴球呈破裂。

    (5)肝:肉眼检查显正常,充血暗色或斑点大多异常,近胆部分组织有充血及水肿现象,小叶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浆细胞(Plasma Cell)及间质细胞浸润,同时淋巴球之核破裂为其特征。

    诊断

    编辑

    临诊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其他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和病变都很相似,他们的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在生产现场实际上是不能区别的,因而必须用实验室方法才能鉴别。现场如果发现尸体解剖的猪出现脾和淋巴结严重充血,形如血肿,则可怀疑为猪瘟。

    实验室诊断

    (1)红细胞吸附试验:将健康猪的白细胞加上非洲猪瘟猪的血液或组织提取物,37℃培养,如见许多红细胞吸附在白细胞上,形成玫瑰花状或桑椹体状,则为阳性。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见细胞浆内有明亮荧光团,则为阳性。

    (3)动物接种试验

    (4)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将非洲猪瘟病毒接种在长满Vero细胞的盖玻片上,并准备未接种病毒的Vero细胞对照。试验后,对照正常,待检样品在细胞浆内出现明亮的荧光团核荧光细点可被判定为阳性。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照成立时(阳性血清对照吸收值大于0.3,阴性血清吸收值小于0.1),待检样品的吸收值大于0.3时,判定为阳性。

    (6)免疫电泳试验:抗原于待检血清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者可判定为阳性。

    (7)间接酶联免疫蚀斑试验: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蚀斑呈棕色则为阳性,无色则为阴性。

    防控工作



    在无本病的国家和地区应防止ASFV的传入,在国际机场和港口,从飞机和船舶来的食物废料均应焚毁。对无本病地区事先建立快速诊断方法和制定一旦发生本病时的扑灭计划。

    由于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研发出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

    一是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等措施。

    二是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

    三是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

    四是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排查,特别是发生猪瘟疫苗免疫失败、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66] 

    防范措施



    2018年8月28日,保加利亚农业部表示,为防范非洲猪瘟,该国在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边界修建的围栏已经完工。 [67] 

    对人影响



    人民网报道:非洲猪瘟,只传染猪不传染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病”,不传染人,但对猪来说是非常致命的。非洲猪瘟疫情需要农业部门和养殖者的重视。 [68] 

    新华网报道:“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从研究情况看,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 [69] 

    最新信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称成功分离出了我国第一个非洲猪瘟病毒毒株。



    aBaa8m6MhlMh4cWwpHOQ_640o.jpg

    坝上地区养羊的都知道一种“布病”,小时候看到羊毛一块一块的掉,老家人好像叫羊藓,给羊身上抹点臭油或者盖个麻袋片子,其实这种病有高度的传染性,找点资料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羊布氏杆菌病

    羊布氏杆菌病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

    基本概述



    布氏杆菌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生殖器官和胎盘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症。

    病原



    病原为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的福尔马林,5%的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发病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感染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感染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流产胎儿及胎膜的变化即可确诊。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血清学诊断。其中以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为准

    防治方法



    目 前,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

    ①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

    ②免疫接种。当年新生羔羊通过检疫呈阴性的,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500亿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亿菌,肌肉注射。

    羊群受感染后无治疗价值,发病后羊群防治措施是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菌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UC截图20190328004517.pn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